尿胆红素一般常用于肝病患者尿检,正常人尿中胆红素定性应为阴性。当在肝实质性(肝细胞性)黄疸和阻塞性黄疸时,尿液中可出现胆红素,而在溶血性黄疸时,胆红素定性一般为阴性。那么,什么是尿胆红素?
什么是尿胆红素
杭州甲康医院肝病专家指出,当血液中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肾阈(34微摩尔/升)时,结合胆红素即可从尿液中排出,叫尿胆红素。此项检查主要是和尿胆原、尿胆素共同作为黄疸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。
尿胆红素阳性的意义
1、红细胞大量破坏
2、肝细胞受损:无能力摄取间接胆红素,也无能力摄取直接胆红素,导致血液中的直接与间接胆红素都增加,而直接胆红素经肾脏排出,因此,尿胆原阳性,尿胆红素阳性。
3、胆道受阻:肝脏产生的直接胆红素逆流入血,导致尿胆红素阳性。
温馨提示:一旦尿胆红素阳性,必须及时到专业的肝病医院检查肝功能和乙肝五项,尽量排除乙肝病毒引起尿胆红素阳性的可能。乙肝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后,在肝细胞内大量复制,传统疗法,无法把药物直接送达肝细胞内部,无法有效杀灭病毒,还易产生耐药性。